陳江東醫生微訪談(一)
牙周病是人類最古老、最普遍的疾病之壹。牙周病特指發生在牙周支持組織的各種疾病。主要包括兩大類即牙齦病和牙周炎。現在一般認為牙周炎約占拔牙原因的 30%-44%,是造成牙體缺失的首要原因。牙周病與全身健康和疾病有著雙向的密切關聯。牙周健康如此重要,面對牙周疾病我們該如何進行防治?
而種牙是指將無機的異體材料錨固在頜骨內,為缺失牙的修復體提供支持和固定,牙體種植的成功與否受多種因素影響,那麽牙周疾病對於牙體種植都有哪些影響?我們臨床中又應該註意哪些問題?特邀維港口腔種植美齒專家陳江東醫生同大家一起探討「牙周病與牙體種植」。
問:陳醫生您好,牙周病病人的種植適應征應該怎麽掌握呢?
答:只要患者的牙周病得到控制,沒有全身的系統性疾病,就可以進行種植。控制之下的牙周病與種植並不相悖。
問:即刻種植的優勢和不足都有哪些?種植後如何盡量減少甚至避免骨吸收?謝謝!
答:即刻種植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手術治療的時間和次數;其次如果將即刻種植作暫時修復的話,可以保持組織輪廓,特別是對保持牙齦乳頭的外形格外重要,能盡可能保持前牙區的美觀 ;第三,病人不會有缺牙的階段。
即刻種植的缺點有以下幾點:
1. 可能不能獲得種植體初始穩定,這是由種植時的可用骨量決定的;
2. 由於解剖限制,種植體可能無法置放在修復要求的最佳位置;
3. 短期的種植成功率跟延遲種植相差不大,但是長期的成功率就略遜於延遲種植;
4. 即刻種植有禁忌證,比如說急性感染,剩余骨量不足。
如何減少甚至避免即刻種植後的骨喪失 :
1. 即刻種植成功的前提條件是有足夠的骨量,這個取決於牙槽脊頰側骨板厚度,如果厚度不足 1.5 mm,那麽就要考慮在骨量不足的區域植骨,如果拔牙創骨壁與種植體之間的距離大於 1.5 mm,那麽就需要植骨來填充這個間隙。最初的頰側骨板厚度決定了術後是否會出現嚴重的骨喪失。
2.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有關種植體和自體牙之間的距離。如果種植體與自體牙之間的距離不足 1.5 mm,兩個種植體之間的距離不足 3 mm,骨喪失將不可避免。
問:陳醫生妳好,種植體周圍炎最好的治療應該是預防,請問為防止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,我們在種植手術時,以及種植修復體完成後都有哪些需要註意的?還有種植體的維護方面有哪些比較簡單有效的方法。
答:種植體周圍炎與口腔內牙菌斑引起的感染息息相關。如果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良好,那麽發生種植體周圍炎的概率就低。目前為止,對於種植之後的維護沒有特別的方法,但是我們可以借鑒自體牙的維護方法,比如說建議病人 3-6 個月進行壹次口腔潔治。同時,病人在家中也應該註意維護口腔衛生。種植體邊緣、牙冠邊緣是種植體周圍炎的高發部位。Wilson 曾報道過,有 81% 的患者因為牙冠下有殘余粘合水門汀而導致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。
至於在種植手術中,我們需要盡可能地減少手術創傷,確保無菌,防止因為鉆骨而導致溫度過高。抗生素的使用目前仍然存在爭議,但是大多數的醫生還是會讓患者服用抗生素。除去殘余粘合水門汀外,不良修復體可能會引起種植體機械上的失敗,但不一定是生物學上的失敗,比如種植體周圍炎。
vickongmacau
下一篇:陳江東醫生微訪談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