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專家揭秘:兒童口腔保健誤區 ,寶媽從此不再困惑!
每個萌娃都是媽媽的寶貝,但是粗心的媽媽也許會忽略寶寶的牙齒問題,比如擔心寶寶出牙太早或太晚,或者大門牙萌出后出現間隙,或者孩子太小也做不了處理,牙齒有小洞等換牙就可以了。。。這些問題到底是這麼回事,聽聽專家是怎麼說,寶媽們可要看好嘍!兒童口腔保健
誤區1:寶寶大約在6個月時出牙,太早或太遲都有問題?
嬰幼兒時期,是乳牙出至乳牙列形成的時期。寶寶出牙的一般順序為:無牙牙頜(出生)——乳牙開始萌出(約6個月)——乳牙列完成(約2歲半)。通常,出生后1年內,所有乳牙釉質太化完成;2年內(6~24個月),所有乳牙萌出。像有的寶寶4個月便出牙了,有的延遲至10~12個月才出牙,這都屬於正常生理範疇。
誤區2:牙齒萌出后再補鈣
牙齒的發育是經過生長期、鈣化期和萌出期三個階段。全部乳牙硬組織形成是在胎兒期開始的,最晚的在生后一年內完成,而且牙齒釉質的鈣化是從外到內,三歲之前恆牙表面的釉質就已經鈣化完成了。
所以,牙齒萌出后再口服補鈣對已萌出的牙作用甚微,對正處於釉質鈣化期的牙胚可產生作用。因此,要想讓您的孩子有一口發育良好的牙齒,補鈣要從孕期開始。
誤區3:寶寶乳牙沒發育好,所以牙縫很大
寶寶牙縫大並非乳牙沒發育好,實際上,乳牙間大多存在縫隙,為生理間隙,可以說是為恆牙替換排列整齊作準備的。因替換乳牙的恆牙往往大於乳牙,如果乳牙間預留了一定的生理間隙,恆乳牙更替時,牙列就不至於被擠歪了。
專家提醒家長要引起警惕的是,牙縫大會使食物殘渣更容易存留其中,因此,務必幫寶寶做好口腔清潔工作,以防發生。
誤區4:寶寶流口水、啃手指是有問題嗎?
寶寶出牙期間出現不適是正常的,很多寶寶出牙時會出現很多不適表現,如經常流口水、牙齦發癢或腫脹、情緒不安,喜歡啃自己或大人的手指,說明他牙肉癢,這是正常表現,此時此刻家長須做的是想辦法幫助寶寶舒緩不適。
當寶寶出牙期間表現不適時,家長有必要及時採取一些措施。例如,寶寶總是流口水,家長要特別注意保持他的口腔衛生,勤幫他抹嘴或換圍嘴、洗衣、洗手,以免病從口入,還可以將消毒過的含有液體的牙膠放入冰箱內冷凍后給寶寶咬,或是拿棒給寶寶,以幫他減輕不適
誤區5:小孩牙痛才進行口腔檢查
家長常常在兒童牙齒疼痛甚至面部腫大,影響進食及睡眠時,才帶孩子來醫院就診。其實在發達國家,兒童每3-6個月會進行一次口腔檢查,醫生會檢查孩子口腔中有無齲齒,面部發育是否正常,軟組織及發育有無異常,來反映這個孩子的口腔狀況,以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為最佳。
誤區6:反正乳牙都要換的,齲齒就不用管了
其實乳牙患齲齒對孩子的健康危害不淺,首先,齲齒嚴重破壞牙齒的結構,影響孩子的咀嚼和進食,可能有礙營養吸收和全身發育;其實,嚴重的齲齒還會影響相應恆牙的發育和萌出,以致恆牙發育缺陷或萌出異常,有礙口腔的美觀和功能。更甚者,可能引起感染,使病菌入血,孩子的心、腎等到器官都會蒙害。 因此,寶寶患齲齒,絕不能掉以輕心。
寶寶健康,媽媽開心!兒童牙科曹醫生建議家長定期帶孩子做口腔檢查,根據其不同年齡段做好口腔保健方面的建議和保健知識的宣教,保障孩子的牙齒健康,為孩子的快樂人生奠定基礎。
護牙小tips
vickongmacau
下一篇:舒適治療技術,讓孩子笑着看牙